公有云选型系列:IaaS同质化后,公有云如何选?
按照传统的分法,公有云可以分为IaaS、PaaS和SaaS三层。这三层中IaaS成熟度最高,实现了一定程度标准化,SaaS由于起步早也具有一定成熟度,但缺乏通用性,而PaaS才起步。目前,绝大多数公有云服务商都提供IaaS服务,由于技术相对成熟,差别已经不大。
大多数企业上云都是从IaaS切入,而IaaS的成熟和同质化后,给用户公有云选型带来了困惑,功能基本一样,究竟该如何选?本期我们继续邀请两位专家来分享他们自己的上云经历。一位是北京微步在线科技在线有限公司(简称微步在线)创始人、CTO任政,另一位是至顶网副总经理兼CTO高书葆,至顶网副总编邹大斌主持本次对话。
任政所在的微步在线是一家专注于网络安全威胁情报领域的创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要为用户提供办公和生产环境流量检测、本地化的威胁情报中心和态势感知等平台。公司业务全部部署在公有云上,使用了600多台云主机。曾先后试用过AWS、阿里云、UCloud、美团云等多种云服务。作为CTO,任政领导了业务上云全过程。
高书葆所在的至顶网是一家传媒公司,早些年IT系统部署在托管机房,后来切换到公有云,再后来经历了公有云服务商的切换。通过云服务,将IT支出节省了70%以上。高书葆主导了整个决策过程。
通过访谈我能明显感受到云服务商的服务对用户选型和保留客户时的关键作用。在云技术逐渐成熟、IaaS同质化后,通过贴心、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让用户感受到服务商的诚意,这一点变得非常关键,它甚至成为用户最终选择该服务商的决定性的理由。比如,任政所提出的原则,选型时服务商体量要自己匹配,本质上说的也是服务。还有,两位用户对服务商专业的服务印象深刻,而对一般性简单的纪录性客服不太让用户满意。在此也呼吁云服务商除了在产品和技术下功夫外,一定要想法设法提高客户服务的能力。毕竟,公有云说到底就是一种服务,既然是服务就要让用户感受到这种诚意,一旦诚意感受到了,后面的选型也都顺理成章。以下是本次访谈的内容整理。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你们当初的选型过程?
任政:在是选公有云还是自建私有云上,我们没有什么可考虑的,确定选公有云。当然选哪个公有云还是经过一番考虑的。最开始关注公有云时候,我用AWS的云和主机做的测评。记得当时花了一周时间详细看了AWS上与我们业务相关的各种文档,试用几次,觉得效果非常好。当时我在朋友圈还发了一篇文章,说我终于体会到了云计算的魅力。后来我们按照这个标准在国内找,发现当时能匹配这个能力的云服务商不多。所以,我们从AWS入门,后来由于各种各样原因选了国内其他云服务商。
高书葆:我们选公有云有些机缘巧合。在2015年下半年以前,我们根本没有要上公有云的想法。转变出现在2015年下半年,我们有大量的服务器要更换,更重要的是这时候我们租的机房也要更换。我要重新去找一个机房,我记得当时已经定好了机房,做了预算要换掉旧服务器。当时,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公司调整,原来的负载均衡、防火墙等设备我们不能继续用了,要另行购买或租用,这样整体预算又高了一块。当时,业内已经有人开始用公有云了,也有人建议我试试公有云。这才有了上公有云的想法。和任政一样,一开始我们也是先奔着AWS去的,毕竟它的名气大,云服务功能多,但由于当时架构和我们不太匹配、付费不方便等原因,所以我们并没有大规模使用它。
主持人:你们是如何最终确定选用哪家云服务商的?
高书葆:当时青云和我们比较熟,关系不错。我们去见青云技术负责人,他和我们一起在青云上规划了一下我们的架构,包括应该怎么去部署,上云后怎么去做。他的建议我们觉得很合理,这样我们就决定了上青云。
值得一提的是,上云第一年我们并没有省钱,省钱是在后来几年才实现的。原因是上云之后我们把原来托管的服务器拉回来了,其中大约一半是要淘汰的,但还有一半是能用的。还好我们后来联系一些单位,折价把这些服务器处理了。因为有了这个经历,所以我建议传统企业上云最好逐步上云,先混合云,一两年后再全部上到公有云。当然,对于创业企业因为没有历史包袱,完全可以直接上云。
任政:一开始我们试用AWS觉得功能方面都好,但当时有两个不方便:一个是付款问题,第二是它在美国,我们做安全的,本身还是倾向于选国内的。后来把视线转到了国内。国内我们也测试了很多,包括阿里云、美团云、UCloud、七牛云、青云等等。一个个测评下来,我们找一个平衡点,觉得UCloud相对比较好。其实其他几家也不错,比如阿里云,但我们觉得阿里云它比较大,但这个体量和我们不是特别对等,我们几百台的云主机对阿里云而言是一个小客户。
我们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创业公司要找云有云服务商,就要找跟它体量相匹配的,除非你对这个云依赖性不是那么强。因为你的几十、几百台云主机对于大云服务商而言可能是小客户,提一个工单给他,他按正常客户来对待你。而到了一个能匹配你大小的云服务商,虽然它可能规模不是很大,但它很重视你。我们在UCloud就能感受到这一点,我们对它来说是安全行业标杆性的客户,600台对它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客户,所以提的一些问题就会及时跟你沟通,微信、QQ等会很及时。
我说的相匹配的云服务商不是说大家都小,而是说它的规模刚好跟你一直,你进去之后它会足够重视你,大家实际是相互扶持、相互激励的关系。
高书葆:这个也是我们当时找青云的原因之一。云服务商对客户的服务是分等级,在大服务商那里,你打电话过去最常见的是一个声音很好听的女客服记录你的问题,她是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有时候技术人员就会很着急。而当时青云是由有技术背景的售前给我们回复,如果有问题我们甚至能直接一个微信找到他们技术老大,这在那些大云服务商那里是很难做到的。
主持人:在接受服务的时候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吗?
任政:当时创业的时候,我们用了美团云。美团云的特点是几乎没有客服,或者说是研发工程师和产品经理轮番当客服。我们在客服群里提一些工单什么的响应速度很快,非常快,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们有一个需求,我和他们说需要添加一个功能。客服说我们有这个功能,我说没有,然后截了一个界面图给他。客服说,他知道了,是测试环节有但还没有上线。我问你们什么时候上,他很长时间没说话,我又什么时候上?他就回复了一个数字3。我说3是什么意思,3天还是3周?他又回复了一个2,再过了一会又回复了1。然后,他跟我说你刷新一下,我刷新页面,这个功能按钮就出来了。这也就是在一个非常极客的公司才会出现,在一个大云服务商这是不太可能的。
高书葆:找大公司的客服,我们最常遇到的情形就是永远有一个很好听的声音说,给你带来的困扰很抱歉,我们马上给你记录下来反馈我的工程师,然后就只能等消息了。
任政:的确,一些公司3天能给你回复,就得烧高香了,3周能解决问题也很正常的。这种非常极客的公司有这个好处,当然它有不好的一面,就是这种上线方式可能会导致业务不稳定。但对我们这个体量的公司能容忍,我要享受这个便利就要容忍可能带来的风险。
高书葆:在我们与青云沟通时,他们客服的专业性给我们很深的印象。基本上是技术人员跟技术人员在沟通,效率高得多,非常快。任政举的例子很现实,能跟技术人员直接沟通可以很快能解决问题,这一点非常受创业公司和一些中小企业喜欢,有些云服务商一开始用技术做客服也能拉走很多这些公司。
主持人:这些年你们在云服务商方面是否有变化?
高书葆:我们用过青云,后来用金山。这个期间一直在用Azure,因为我们要为微软做大会直播,这些直播都在用Azure去做。从青云换到金山主要是架构方面的原因,和我们的IT系统不一致,如果匹配它的架构直接导致成本上升。
任政:早期我们同时用了微软、阿里、AWS、美团云和UCloud,我们是多个云混合一起的。现在大部分业务运行在UCloud上,同时少部分在其他云上,包括AWS、阿里云。比如,我们的云产品就放在阿里云上。AWS我们还在用,因为有一些业务必须在国外的放在AWS上。AWS一直很好用,没有发生过问题。美团云后来战略有调整,放弃公有云业务,我们就撤了。其实,对美团云我们还是很认可的,服务也很不错,记得当初为了提高性能,曾主动为我们将硬盘替换为SSD。它们对技术很有追求。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微软Azure云,尤其是微软的工程师,他们的专业水平高、能力强,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但它们产品名称上与国内通用的叫法不一致,让我适应了一阵。
本文章选自《数字化转型方略》杂志,阅读更多杂志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