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系统邓东旭: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持久战

作者:金旺
2022-10-27

电力行业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平衡电力供给-需求之间的关系。

2022年8月14日,四川省发布限电令:为确保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决定从8月15日起对四川电网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实施生产全停,时间为8月15日至20日,合计6天。

工业电力停供6天,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承受之痛,而这样的政策也引起了全网热议,于是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为什么会有“限电令”?

解释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稍做调查就能发现,四川是我国水电大省,全省80%的电力供应来源于水电,而今年的持续高温让四川省水电供应严重不足,一个粗略的统计数据是,彼时四川省全省水电发电能力下降了5成以上。

不过,这个问题关注度之所以如此之高,背后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由于大多数人对电力行业知之甚少,使得这一行业一直以来披着一层神秘的外衣。限电情况是否会持续,如何保障电力供应,也就成了众人心中的疑虑。

“中国火力发电装机量是足够的,电力行业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其实是如何平衡电力供给-需求之间的关系,”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邓东旭告诉至顶网。

而在电力供给-需求关系中,电力行业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火电」向「绿电」的时代转型。

火电转绿电,电力新挑战

2020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电力电网在内的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赫然在列。

邓东旭告诉至顶网,“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应该拆分为转型和数字化两方面,转型更多是指业务转型,碳达峰碳中和依然是国家宏观战略背景,这个战略不仅仅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关,还隐含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换。”

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邓东旭

在中国电子云分管能源业务的邓东旭能够明显感受到“两大电网”和“五大四小电厂”的业务侧重点都在发生着改变,业务转型在中国新经济增长模式下已经悄然展开。

所谓业务转型,指的正是「火电」逐渐向「绿电」的能源转型。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制定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需超过50%。而来自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火电占比高达71%,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依然不足30%。

为此,各省市都在积极推进电厂「火电」转「绿电」的工作,具体落实到火力发电厂,甚至每个月火力发电量都要有环比下降。现在一个有6套机组的发电厂,每套机组每天可以发电30万度,但是每天实际在运行的机组可能只有4套,停机意味着营收上的下降,类似这样的情况,也让不少电厂感受到了转型中的阵痛。

邓东旭告诉至顶网,“绿电比例的提升对电网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新型电力系统要保证电网有高弹性,能够满足储能新要求,以此对抗用电波峰波谷的不平衡。”实际上,目前火力发电依然是调节电力供应波峰波谷的重要措施,“中国火力发电装机量是足够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既能有序地将「火电」转化为「绿电」,又能保证全国的电力供应。”

这就不得不提到燃气发电,尽管燃气发电和燃煤发电同属于「火电」,但燃气发电的碳排放量仅为燃煤发电的50%-60%,而且在调节用电波峰波谷上的能力比煤电更具灵活性。推动燃气发电行业的发展,就成了这场能源优化道路上必经一站。

然而,国内燃气发电在技术发展上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燃气轮机一直被国外厂商所垄断,以F级燃气轮机为例,F级燃气轮机一个大修周期(大概10年)检修费用约为4~5亿元,折合到每年来看,每年仅仅是在燃气轮机上的检修费用就要4000~5000万元。

为此,中国电子云与我国拥有最大燃气发电装机量的中国华电旗下的华电电科院、国电南自华盾公司合作开发的国内首个行业级自主可控燃机智慧运维云平台,通过开发燃机发电过程中的预测、预警、诊断等数据模型,并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实现了燃气轮机的监测、预警诊断和优化决策。

这正是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特殊性所在——先有业务转型,后有数字化,“数字化也是围绕这些改变来进行的。”

不过,面对「火电」转「绿电」过程中电力供应保障的终极挑战,数字化还能做些什么呢?

削峰填谷的难题

「火电」转「绿电」是时下大势所趋,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经成了一个基本共识,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开始推动绿电实时交易。

2022年2月,南方区域各电力交易机构联合印发了《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规则(试行)》,统一了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绿色电力交易的基本准则;2022年5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印发了《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就国网区域绿电交易的定义、准则、机制等进行了明确。

2022年7月,在青海绿色电力行动成果发布暨绿色电力市场启动仪式上,官宣了青海省首次绿色电力交易,其中,23家新能源电站与42家电力用户签约2022-2027年绿色电力交易总电量为62.7亿千瓦时,8家新能源发电企业与2家电力用户成交电量为6000万千瓦时。

然而由于风电、光电、水电构成的绿电发电不稳定,电力储能仍是一大难题,因而很难做到灵活调度以应对用电过程中出现的波峰波谷。现在来看,火力发电依然是应对用电波峰波谷的重要调节因素,火电的实时交易就成了新型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的根本保障。

“火力发电的原料——煤炭是‘随行就市’的,火力发电厂烧的每一批次的煤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只有把所有电厂的数据收集起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才能更精准地测算出电厂的实时电力成本,”邓东旭告诉至顶网,“例如某天实时电力交易价格为0.34元/kWh,电厂发电成本是0.36元/kWh就是赚的,这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来提升电力行业运营能力。”

作为能源行业数字化起步较早的华能集团,如今已经将整个集团几乎所有火力发电厂的数据集中到了部署在青岛的数据中心上,从而能够很好地支撑实时电力交易,“它是中远期期货的有效补充,将来可能会进行更大比例的实时电力交易。”

电力行业的业务转型(能源转型)、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放到十年后,整个行业依然在路上,不过,邓东旭也特别指出,“这个数字化是要基于自主可控之上的。”

自主可控是电力数字化之基

众所周知,电力行业是事关民生的支柱产业,在信息化、数字化过程中,安全性、自主可控就成了重中之重。

中国电子云正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一朵服务政府以及关键行业的“云”。

2020年9月9日,作为云计算领域国家队,中国电子云在武汉正式发布,与此同时,中国电子云协同中国电子旗下的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等产品形成了国产自主可控的PKS体系架构。

“自主安全计算是未来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邓东旭特别强调,“未来数字化和国产化一定是交织的,不过,国产化并不等于安全,我们做国产化产品天生就是要提升安全,要防止网络攻击等这些安全事件的发生,自主安全计算是中国电子云将来主要的价值定位。”

此外,邓东旭也指出,“明年中国电子会推出新一代飞腾芯片,基于此,我们的服务器性能会进一步提升,我们云服务也会在产品功能模块上进行再次升级,届时我们能够为国家、政央企提供的安全自主计算能力会再上一个大台阶。”

本文章选自《数字化转型方略》杂志,阅读更多杂志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数字化转型方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