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助力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广州发展赁彻数字化转型战略”1234"战略,即:1个目标:通过数字化转型,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重塑商业模式和重构决策模型,打造“数据驱动的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平台”。2个重点:业务数字化创新及风险数字化管控。3个方向:能源价值链整合、绿色生态服务和智慧能源运营。4个转型:技术数字化转型、运营数字化转型、能力数字化转型及组织数字化转型。
具体实现路径上,公司提出“总体规划、局部先行、快速迭代”的整体转型策略,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业务变革需求驱动数字化转型。针对新能源业务的痛点问题,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能源生产集控系统+可快速部署的标准化管控模式”,助力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
应用整体建设内容
公司建立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新能源信息系统,构建支撑新能源业务高速发展的可快速部署标准化管控模式,以多层架构及信息化资源共享方式,满足新能源生产信息采集、数据存储与分析、生产调度、场站运营、“人、财、物”管理、投资经营及风险管控的智能化需求,实现支撑新能源业务高效运营、快速发展目标,构建绿色、低碳、安全、智慧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
系统架构图
1、数据采集层:实现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汽车充电、储能、氢能、综合能源等新能源项目的生产运行信息的广泛采集和接入。
2、边缘层:实现数据在场站的边缘计算。
3、IT基础设施层:提供IT基础环境,如网络传输服务,使得分布广泛的新能源场站采集信息得到汇聚。
4、平台层:由数据中台、开发工具等组件构成平台层的核心,提供数据存储、处理、计算、治理、建模及应用开发服务,为生产、安全、经营、财务、投资等应用功能提供能力支持。
5、应用层:提供运用于新能源场站生产控制、设备及技术管理、运营管理、应急指挥,以及支撑公司”人、财、物”、投资、经营、风险管理的各项应用,实现对新能源业态的整体管控。
6、交互层:支持大屏、PC、移动端等人机交互界面。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能源生产集控系统
基于新能源工业互联网架构体系,已在生产管理侧部署华南地区首套风、光电站及充电场站实时监控系统,构建基于“生产集控中心”、“专家指导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定位的新能源场站远程集中监控体系,并通过生产管理系统、二维码移动智能巡检平台,辅以人工智能、无人机及光伏组件清洗机器人等新技术综合运用,实现大噩散布在各地场站日常的生产运行监视、设备故障诊断维护与性能分析,满足新能源业务精益生产、高质噩运营的管理需求。
可快速部署的标准化管控模式
针对新能源业务飞速扩张需求,公司以“人、财、物”一体化管控体系为基础,打造可快速部署的标准化管控模式,实现短时间对新项目的覆盖,达到对新增资源和业务的掌控要求,保障经营战略、管理理念、治理体系在新项目的贵彻执行,实现业务扩张与一体化管理的同步延伸。
广州发展数字化转型成效
案例应用在公司内部实现依托公司整体数字化能力,以资源共享方式,建设新能源信息化系统,支撑新能源数字化生产、集约化管控,建立总部、区域公司和场站一体化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可大幅降低新能源项目运营成本,推动管理效率提升。同时可快速复制的一体化管控模式,能高效满足业务扩张带来的新项目管控需求,已实现新能源业务领域77家公司全覆盖,近五年新能源业务年均增长81%。
通过案例应用,培育了一体化管控快速复制部署支撑新能源业务高速发展的新样板,解决了新能源项目数量大、分布散、分布广、传统手段管理难等行业共性问题。
新能源业务高速发展背景下,公司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绿色电能超过30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91.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约251.4万吨、二氧化硫约585吨、氮氧化物约561吨、烟尘约114吨,对于助力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显著的社会效应,2021年8月获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颁发的“2021年度减污降碳突出贡献企业”表彰。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发展,以“光伏+“模式,积极发展瓜果种植和生态养殖,打造绿色发电、特色种养殖、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光伏生态园,其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的“生态光伏渔场”项目,已成为当地 “光伏文旅特色小镇”的一张名片,为促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开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式,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本文章选自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