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为什么少不了开源?
圆是一个绝对对称的图形,从圆心到圆周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基于这个特性,人们发明了车轮,它可以让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重心保持不变,维持平稳状态。当然,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不喜欢圆形车轮的人,所以如果有人非要发明另一种形状的车轮,这种行为就叫做「重复造轮子」。
不过,在现实的造车领域基本上没有人会想把轮子做成三角形或者正方形,但在计算机世界,程序员却经常需要做「重复造轮子」这件事。比如当某个软件中的现成模块不好用、维护起来不方便或者不能很好地满足某个场景需要的时候,就需要自己再做开发、定制。这就是“必要”的重造轮子的过程。
而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公司内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使用类似的功能模块都要重新开发,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还会导致公司存在大量重复模块,占用内部资源。所以,对程序员来说,如果可以得到和使用能复用的代码或组建,就能尽可能地减少重复造轮子的次数,开发效率和成本都会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这就是开源存在的意义。在如今企业需要快速地创新、试错、迭代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这种技术和方法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流行。
对此,在日前由企业开源实践联盟和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共同举办的“城市高管在线圆桌会.苏州站”活动中,红帽策略产品销售部中国区总经理刘长春、耐世特汽车系统亚太区信息技术总监刘哲、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IT总监周小栋、苏州通润驱动设备 CIO许宏就围绕“拥抱变化,开放前行”的主题,在线探讨了开源在企业数字化中的价值、难点,以及企业成功迈向开源的路径。
为什么是开源?
过去,开源这个词大多存在于开发者世界,对企业来说,并不是很关心使用的系统软件是闭源还是开源,甚至,闭源的成熟软件因为可以拿来即用还更受欢迎。但在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变化的当下,企业想要更从容、主动地适应这些变化,就要足够灵活、敏捷的系统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撑。而开源恰恰是最好的方式。
为什么是开源?“细数眼下正在推动企业变革的各种主流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等,以及最新提出的新基建、信创等理念,它们的核心其实都是基于开源的方法来实现的。”刘长春表示。也就是说,开源是当下很多创新技术的“核”,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那个“一”。
红帽策略产品销售部中国区总经理 刘长春
与此同时,开源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试错成本更低,迭代速度更快,这个优点对企业IT部门而言可以说是一个“福音”。拿通润驱动来说,从2017年至今进行了三个方向的数字化,包括客户定制化设计过程的数字化、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售后服务的数字化,而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大量系统的持续迭代。“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个过程有点像玩电子游戏,大家会不断期望获得更高的积分,这对IT部门来说是比较痛苦的,要紧跟业务部门的引导方向不断调整架构,连续性地做开发。”
而如果能够引入开源的方法,企业系统架构就会灵活很多,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IT人员的开发和运维压力。比如,在耐世特自身IT的运维过程中,就用到了很多开源的技术和产品,包括IT预警监控系统、报表数字化仪表盘等等。刘哲表示:“目前,IT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大量系统上云,这导致我们在日常运维过程中会碰到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并且很难选到一个比较通用的解决方案。所以,开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更容易去试错和迭代。”
再以苏州协鑫光伏为例,据周小栋介绍,在过去几年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他们最注重信息系统的正是可变性(包括可配置性和可扩展性),从而支持业务的持续变化。“比如我们的生产制造咨询系统使用的就是一种‘狭义’的开源方法,通过购买原系统的全套源代码和license,在业务需求出现任何变化时,无论对错,都可以快速、灵活地去尝试。在后续的很多重大项目中,我们一直在采用这种方法。”
用开源有什么挑战?
所以,开源不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思维和方法,是代码共享的一种方式,通过获得现成的代码,减少「重复造轮子」的过程。“但是开源并不意味着免费和零成本,它只是一种成本更优解,可以让我们快速学习、快速修复。”刘哲强调。
除此之外,彻头彻尾地借别人的“轮子”,也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要把别人的开源项目整合到自己的项目中,“水土不服”是非常常见的,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和验证,但不同项目、不同需求所需要的验证时间不尽相同,如果没有大量的项目经验,短时间内就难以判断某个开源项目的质量和可用性。此外,由于大多数开源项目并没有很完整的团队去维护和升级,所以在出现任何问题时就很难得到外力的帮助。
刘哲举了个例子:“每个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要求可能是不一样的,利用开源技术,我们在最初可以很快进行部署,解决短期的问题,但随着平台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复杂度越来越高,开源平台能不能继续稳定地承载业务就变成一个很大的考量点。这时候,能够找到专业的支持和服务就会很重要。因为这样的原因,甚至我们并不希望去使用一个完全免费的软件。”
从这个角度来说,红帽恰恰是企业使用开源技术的“后盾”。“首先,我们选择和筛选了开源社区中最优秀、会长期存在的组件,并整合成面向企业级的产品,用产品的方法对它进行代码修剪、缺陷修复、安全加固。此外,企业在使用经过红帽认证的软硬件后可以获得非常高品质的保障,发生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支持和保护。在这之上,我们还提供培训,为企业级开源市场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刘长春介绍道。
落到具体的场景,比如,针对企业的云架构,就可以基于红帽OpenShift构建一个开放的混合云平台——可以支持敏捷的云原生应用开发,让跨环境部署的应用实现无缝穿梭,同时,还能用最少的资源管理最多的组件,实现管理自动化。
开源如何成就开放?
这个能力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很重要。由于要满足不同业务不同的弹性伸缩需求,以及非锁定、安全合规等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打造混合云的架构。
还以协鑫光伏为例,2014年其内部开始部署微信企业号及其应用,尝试非核心业务数据上云,2016年之后,更是实现了制造环节的全量数据上云。而为了权衡敏态与稳态业务的需求,协鑫光伏采用的是混合云的部署模式,比如针对不确定性强的研发项目,需要平衡项目参与各方利益、提高试错预算、加快项目敏捷迭代速度,就会在公有云架构上先满足需求随后逐步提升性能,再迁移到私有云。
但要真正释放混合云的价值,并不是把几朵云堆在一起就是混合云,而要进行统一调度、编排和管理。这时候,红帽提供的开放混合云服务的优势也就得以显现。“开放意味着中立性,它支持应用在一处构建、随处运行,可以轻松实现跨环境的迁移、管理,解决被厂商锁定的问题。同时,基于云原生的开发和运维方式,还可以快速地帮企业实现创新。这也是开放平台非常重要的价值。”刘长春补充说。
“考虑到业务的快速变化和持续调整,我们确实需要开源这样的技术帮我们优化现有的IT结构,从而提高运营的效率,优化运营的成本。包括自动化管理这样的特性,原来很多工作都需要工程师来做,而现在运用自动化管理方式就可以解放大家的工作,同时提高系统的响应效率。”许宏表示。
的确,当环境越是多变,企业越需要用不同的思维驾驭这些变化,通过灵活创新持续地适应复杂的环境。“虽然在后疫情时代变化很多,未知也很多,但在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刘长春总结说,“我认为,预知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实现它,而创造未来更好的方式我觉得是参与开源,因为它没有门槛、没有界限,是平等且开放的。”
这样的理念便是开源得以流行的原因——充分的平等分享、深度的交流碰撞,是创新被实现的最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一种技术,并且,正在成为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