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继续竞速。
一个有情绪的“台灯”机器人。
2025年,特斯拉要量产10000台机器人。
机械臂+轮式底盘,会是这几年具身智能在实际商业场景中更有价值的形态。
“客户需求在哪里,技术是否能达到”是开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的先决条件。
大模型用于运动控制,稳定性是关键。
人形机器人产业将会是多轮迭代、螺旋上升的过程。
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正在加速人形机器人进工厂。
人形机器人早期落地,更依赖端侧小模型。
在大模型的加持下,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场景中有了更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从“坚决反对”到“快速入局”,狂奔的宇树和他的人形机器人。
什么是具身智能的关键?
我们可以期待一下腾讯的人形机器人了。
“我们希望将仿生机械臂IP化,做成追觅的IP,未来仿生机械臂将是独属于追觅的IP。”
科大讯飞为人形机器人行业带来一波巨浪。
“我们就已经突破了人工智能的奇点,奇点之后,机器人保姆很快就会出现。”
参观三星移动的工厂时,让我亲眼目睹了一台Galaxy S23 Ultra从仅仅是一个电路板到一个包装好的完整产品的全过程。
大模型对于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影响堪比“核弹”。
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我们和诺亦腾CEO刘昊扬进行了一次交流,谈了谈他眼中动捕技术的发展、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以及在AI大模型上的探索。
2023年,人形机器人迎来了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