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用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或者是狄更斯的“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来描述当前的中国家电行业似乎都再合适不过,这个市场似乎从未如今天一样好消息和坏消息一样多。
先来看好消息,中国家电业在所有制造业门类当中,是不多的起码在局部战场逆袭了国际品牌的行业之一。在电视,空调,小家电等领域,中国家电品牌几乎完全掌握了市场。无论是在各大卖场,还是电子商务网站,销量最好的产品基本都是国货。但风光的背后,坏消息则像月球背后的阴影一样笼罩不散。
除了刚才说的如电视等家电品类之外,在一些高端和专业家电产品门类中,国内品牌其实仍未能占得上风,也依然改变不了国人更认同国际品牌的消费观念。比如前段时间中国游客海外抢购电饭锅(甚至是智能马桶盖)的现象,就引发了公众的极大热议,而雾霾天则早已让瑞典空气净化器卖断了货。其实这些产品,在国内都有相同功能,甚至功能更为多样的品牌,因此这些抢购无疑反映了国内消费者对国内家电产品在产品品质方面的信任危机。
更糟糕的是,国内家电行业击败国际对手的杀手锏——低价,也正在失去原有的威力。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涨,让同行业竞争急速加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纠纷等都是更加不可抗拒的因素。
不过机遇往往从危机中产生。一方面,家电也是和产品化智能息息相关的一个行业。甚至有分析师认为,智能家电已经是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个“互联网”风口。另一方面,中国家电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要在生产环节中更多的使用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更先进的工业技术来建设数字化工厂。家电行业隶属更大范围的3C行业,而同样业务涉及3C领域的IT产业创新龙头英特尔公司就在这方面有很深的体会。
高品质,低成本,一个都不能少
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制造信息部总经理钱静波在去年12月份的MIC1000中国制造千人会上就表示,利用英特尔本身的产品和技术,英特尔现在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的物料传输,和先进的生产执行方案、以及实时的异常情况控制系统。有了这样的技术支持,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类似英特尔这样的工厂建设方案,也逐渐被中国家电行业所认同。在广东的东莞,佛山等中国家电业聚集区域,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创新的“互联网+”新业态,也在逐渐成形。事实这几年来,中国白电的代表企业美的空调也在尝试运用这些IT技术,来完成工厂和流程自动化应用。在美的空调智能工厂空调生产过程中,凡是可以用自动化设备的环节,比如搬运压缩机、空调包装、性能检测等工艺环节,美的均以机器人来完成设备操作和物件运搬的自动化,此举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工上涨、招工难的问题,而利用自动化技术,也确实让产品的良品率得到大幅提高。同样作为家电行业的代表企业,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瑞敏曾在2015年青岛举办的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也表示过,海尔现在要做的是三化,无缝化、透明化、可视化,与用户没有任何距离。这就要求家电厂商需要一个更透明与开放的可视化产业链。而要做到对用户可视化之前,生产管理者要先实现自己对产品生产的可视化。
英特尔就提供了一套让生产管理者能够对生产过程可视的技术。英特尔可以提供一个从智能摄像机、NVR、视频服务器到数据中心的“端到端”全方位解决方案,从而确保他们基于统一的x86平台,全面实现数据的挖掘、分析、管理和传输。在计算平台方面,英特尔提供从Quark、凌动、酷睿到至强各个系列的处理器产品,以满足视觉工厂对性能和功耗的不同需求,实现系统各个环节的高清和智能;同时,英特尔还利用芯片集成的高性能GPU,进行媒体处理工作负载的整合,例如凭借编解码的硬件加速,实现更高密度的视频流集成,使系统整体性能得到优化。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又需要一个强大的而有弹性的云平台作为支持,这方面,也是英特尔相关开放计算技术平台的优势所在。
制造业永远不能逃离的一个话题,就是工厂的生产成本,家电行业也同样如此。在工厂的众多成本当中,设备的运维是一个巨大的开支。设备维修人员的任务是保持生产线运转在峰值性能,同时减少运营成本。通常情况下,由于设备广泛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设备管理工具等,设备之间独立运行或缺乏连接,使得设备之间互联沟通有障碍。
在这样的需求下,一个整合而又开放的解决方案就变得尤为迫切。英特尔工业系统整合解决方案就是这样的一个样板。它可以帮助客户将多个分散的系统,整合至一台机器、进行集中管理。具体来说,它可以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无缝衔接工厂设备与流程,从而使远程设备监控和管理集中在一个仪表板上,运维人员通过智能终端设备便可实时察看,并根据具体的数据分析来预测设备什么时候需要维护,大大降低家电制造工厂的人力操作成本。
个性化,智能化,两条腿走路
在一个消费者口味多样化的时代,有了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产品,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产品有没有个性,有没有可定制性,是现在的年轻消费者相当看重的,而家电产品就是一个可定制性相当强的产品类别。
据悉,目前已有不少传统3C家电众厂商已在尝试利用O2O模式来快速响应用户的定制需求,最终实现订单的快速交付能力。其中,海尔冰箱就依托于互联工厂大幅提升效率,以最快20天就能为用户交付一台个性定制化冰箱而大获好评。据了解,在传统的冰箱生产线上,一台普通冰箱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研发、设计、配件采购、模块制造、拼装、测试等环节,在制造下线后,还要经过远距离物流后才到配送环节,整个周期需要耗费49天时间。然而据海尔互联工厂相关人士介绍,在用户下单后,定制订单送达互联工厂,工厂即开始向模块商下单定制所需模块,通过模块化的拼装,可以实现用户对不同功能的侧重,并且在最大限度缩短产品制造所耗时间。对于整个制造过程,用户则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设备获取订单进程信息,了解定制产品在生产线上的进度和位置。可见,海尔冰箱之所以能够在不到一个月时间交付,究其原因正是互联工厂的高效能生产线和O2O模式的合理应用带来的双效反应。
在这方面,家电制造厂商还可以灵活运用物联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线智能机器人来与用户进行互动,深入挖掘用户的痛点,收集更多的用户反馈信息,并且将这部分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整理,让用户参与到设计环节,可以延伸出为用户定制化的产品。而之前我们提到的产业链可视化,也是消费者个性化产品的一部分。试想一个工厂,如果能利用类似基于英特尔架构的从前端到后端技术的优势及大数据的强大分析能力,用户就可利用摄像头以及传感器等设备,对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物流进行全程跟踪,并且通过线上交互平台让用户可以清晰地浏览到这部分信息,让用户获得创造产品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不过和个性化相比,智能化是更强劲的一股浪潮。家电产品毕竟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围绕智能家电以及相关的控制技术,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智能家居市场。在这方面,家电企业也就更需要科技公司的配合。
英特尔曾演示过一个210平方英尺面积的智能房屋,它被英特尔当成了包括智能家电在内的智能家居产品和技术的一个体验平台。通过一套智能家居开发加速平台(Smart Home Development Acceleration Platform),住户可以通过单一软件来控制所有的家居设备。换句话说,这个智能小屋,几乎把所有的房屋设施都变成了“智能家用电器”。
除了这个针对海外市场的演示,英特尔也在国内有这样的未来型方案展示。早在一年多前,英特尔就在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2014)上展示过智能家居的技术方案。当时英特尔中国区智能家庭云的负责人曾表示,除了作为智能家居的神经系统——家庭智能网关外,基于英特尔Puma 、凌动、 Quark等诸多芯片打造的网关和边缘节点,对家电厂商(包括家居厂商)来说,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这几年,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已经实现了类似电视等家电产品的逆袭海外之战。而在家电智能化的浪潮中,或许不是每一个国内家电厂商都能上演这样的一个神奇之旅,但是相信一定会有一些佼佼者,借此站在全球家电行业的大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