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至强E7 v3为合作伙伴带去新的价值

英特尔公司近日推出英特尔至强E7 v3处理器,较上一代至强E7 v2处理器可以更好得支持实时分析,并给关键业务计算带来更强的性能以及更高的可靠性,同时帮助企业提高业务洞察能力。更多 »

你看懂英特尔至强E7 v3那场秀了吗?

在焦急的等待中,英特尔至强E7 v3来了。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可能只是英特尔例行公事的一次更新,然而其却传达出了十分明显的信号,即面向数据分析这一领域展开强有力的攻势。更多 »
至强E7 v3大猜想
高端观点
大会报道

“芯启关键 智胜先机”英特尔至强E7 v3 驾到

北京时间5月6日,英特尔在北京嘉里大酒店举办了主题为“芯启关键 智胜先机”的发布会,此次发布会的主角是英特尔至强E7处理器家族的新成员——至强E7 v3。更多 »
E7系列产品回顾

2005年11月,英特尔双核至强7000系列处理器(代号Paxville MP)正式发布,它采用90纳米工艺制程,主频横跨2.67GHz~3.0 GHz,FSB前端总线速度为667MT/s~800MT/s,每个内核带有1MB~2MB的二级高速缓存,面向四路及四路以上的服务器系统,定位于中型企业应用,如数据库、金融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等。

2006年8月,英特尔发布最后一款Netburst架构的处理器——Tulsa Xeon MP 7100系列处理器。其采用65纳米工艺制程,主频横跨2.5GHz~3.5GHz,每内核带有1MB的二级缓存,同时由于三级缓存的引入(不同型号处理器的三级缓存从4MB到16MB不等),大大增强了处理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2007年9月,英特尔发布代号为"Tigerton"的至强7300系列四核心处理器。其同样采用65纳米工艺制程,主频跨1.6GHz~2.93GHz。共享4MB~8MB的二级缓存,前端总线速度统一提升至1066MT/s。由于四核心封装技术以及全新架构的的引入,相较至强7100系列,7300的性能提升2倍之多,而功耗却大幅下降。同时在多路系统支持上其允许每个处理器使用全部的前端总线带宽,每个服务器最高支持32路。

2010年3月,英特尔正式发布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代号Nehalem-EX)。其仍然采用45纳米高K金属栅极制程工艺,集成的CPU内核数量最高从7400系列的6个上升到了8个,主频横跨1.73GHz~2.66GHz,每处理器可以支持多达16个内存插槽,三级缓存增加至12MB~24MB,借助4条QPI高速互联通道,可轻松扩展至8路系统(理论上最高可扩展至256路)。更关键的是,Nehalem-EX架构引入了22条RAS特性,并首次在至强平台上实现了IA64上才有的MCA恢复功能。

2008年9月,英特尔迎来了自己第一款6核产品——代号为Dunnington的至强7400系列处理器。其工艺升级为45纳米制程,主频为2.13GHz~2.66GHz,共享8MB~16MB的三级缓存,前端总线带宽仍为1066MT/s,其目标定位于刀片和集群应用领域。值得一提的是,由于7400采用了高k制程工艺,以及使用铪基高k金属栅极技术重新设计的晶体管,功耗方面得以进一步突破,最低的处理器散热设计功耗仅50W。
2011年4月6日,英特尔结束以7000系列命名的方式,正式发布至强E7系列处理器(代号Westmere-EX)。虽然当时面向中小企业工作站和入门级服务器的E3系列处理器已经采用了最新的Sandy Bridge架构,但并不影响E7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此时的E7采用了32纳米工艺制程,最高支持10个核心,三级缓存增到了18MB~30MB。

在随后的时间里,至强E7系列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更新,直到2014年2月。近三年的积累,英特尔交出了怎样的答卷?看看E7 v2(代号Ivy Bridge),真是不同寻常。22纳米工艺制程、最高15核心、主频横跨1.9GHz~3.4GHz,三级缓存进一步增加至12MB~37.5MB,每CPU支持的内存插槽增至24个,QPI快速互联通道带宽由6.4GT/s增至8.0GT/s,也就是说相比E7,E7 v2的性能得到了质的飞跃。

合作伙伴展示
成功案例

华为迁移至英特尔架构增强供应链系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已经应用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于全球约1/3的人口。华为通过将供应链系统从RISC架构迁移至英特尔架构,提升1倍系统性能和20%的数据库性能。更多 »
© 北京第二十六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9648号-7 京ICP证1613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500号